人工智能,湖南如何发力
来源:人民网   2019-09-21 00:00   浏览量:1   | | | |

  让机器人替代人工,站上车间流水线;让老百姓通过智能平台,办理多项业务;让农村孩子通过智慧教育,“走进”远在城里的名师课堂。

  近年来,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充满科幻色彩的人工智能,正逐步走进百姓生活。

  前不久,在长沙召开的世界计算机大会上,一批计算机优质产业项目、人才培育项目、应用示范工程现场签约,落户湖南。计算机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湖南,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面对新机遇,湖南如何发力?

  9月17日,省工信厅召开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支招,建议在人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融合、市场应用等方面下大力气,促进产业发展。

  全省布局,产业发展来势迅猛

  运用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重症病人进行诊治,今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全省建立了首个重症监护室医疗大数据库与人工智能科室。类似这样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我省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省在全省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重点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目前,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整体规模约60亿元,年增速在20%以上。

  长沙雨花经开区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吸引了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连硕教育等170多家机器人生产、应用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湘潭高新区“智造谷”重点布局高端装备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西交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

  一大批本土企业跨界融合向人工智能领域进军。如,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与酷哇机器人联手打造无人驾驶扫地车等。

  “产业链不断完善,已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初步构建了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了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态。”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说。

  拥有“超算中心”,众多“最强大脑”齐聚湖南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离不开科教研发的支撑。”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陈白帆介绍,在科教研发方面,我省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最早发展计算机领域研究攻关和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之一,诸多学科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河”超级计算机,曾7次摘得全球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桂冠。

  中南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目前分别设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与智慧医疗、智能轨道交通、司法人工智能等研究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大学)拥有“天河”超级计算机、“天河·天马”人工智能计算集群等多个计算平台。

  目前湖南108所高等院校,全部开设了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拥有蔡自兴、陈晓红、王耀南、王勇等一大批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且相关成果突出的院士专家“最强大脑”。

  人才培养范围越来越广。在世界计算机大会上,中国长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电软件园等10家高校、企业和园区,签约开展“PK”体系(即飞腾(Phytium)CPU+麒麟(Kylin)操作系统)生态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共建“PK”体系生态圈。

  人工智能将为湖南发展提供更多能量

  “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前景无限美好。”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长江学者王勇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融合方面存在短板。

  王勇认为,在人才建设方面,我省做到了年轻化和多学科交叉,但缺少人工智能领域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我省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积累薄弱,缺少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在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等行业,我省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但还没有形成人工智能在这些行业和学科中的深度融合。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我省人工智能企业并不多,尤其缺少行业领军企业。”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陈白帆建议,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市场应用的对接,尽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抓住机遇,补齐短板,人工智能将为湖南发展提供更多能量。今年,我省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目前,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及传感器等产业,已被列入全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省政府先后出台支持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都将助推湖南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记者 奉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