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用红色文化基因铸魂育人
来源:人民网   2019-09-03 00:00   浏览量:1   | | | |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小学教师教育和公费定向乡村小学教师培养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一份喜人的育人答卷:2011年至2018年,该校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平均从教率93.53%,其中乡村从教率90.4%。

  这意味着,该校公费师范生中9成以上走上并坚守在教学一线,其中9成以上扎根农村学校,成为湖南基础教育的骨干和中坚,缓解了湖南乡村教育优质师资紧缺的局面。

  为什么这里的毕业生能坚守基础教育、扎根乡村学校?9月2日,开学第一天,湖南日报记者走进这所“百年师范”,探寻这里的红色文化基因铸魂育人故事。

  “时空穿越”!校园处处充满红色基因

  9月2日上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2019级805、806两个数学班的学生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一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这堂课不是在教室,而是在户外。在老师的引领下,100多名同学在一栋栋中西融合的灰白建筑中穿梭。校园里的道路、建筑、广场等全部采用杰出校友和革命家的名字命名,同学们在“时空穿越”中,感受着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校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故事。

  “感觉历史就发生在身边。这些革命先辈就是我们的学长,让我深受震撼,也对学校更有感情。我也想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家乡的基础教育服务。”17岁的周思迪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里是毛主席的母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学校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等一批国家栋梁,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湖湘英才也曾在此求学。

  校史是一座育人资源“富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深入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2003年,学院主体部分搬迁到了东方红校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址建成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成为城南校区。

  八班教室,毛泽东当年伏案苦读的课桌椅依然保存完好,经常进行冷水浴以强身健体的水井也风采依旧,与同学彻夜畅谈救国救民信仰的寝室同样完整保留。

  触动人心的,正是这一个个高度复原的场景和一件件实物。纪念馆经过扩馆改陈,展陈内容不断丰富,复原陈列了14处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点,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执教、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史实。

  行走在湖南一师校园,处处充满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润物无声”。

  趣味兼容!红色教育浸润学生心田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是众多游客到长沙必去的地方。但对于湖南一师志愿讲解队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特别有成就感的地方。

  “能够为大家介绍毛主席当年在母校求学、任教故事,我感觉很自豪!这些故事也激励着我发愤学习。”16岁的舒怡告诉记者。

  “我们的讲解队伍都是从学生中选拔而来。新生入学以后,第一堂课就是参观纪念馆,第二堂课就是观看红色影视剧《恰同学少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奇说,“我们学校的红色教育,就是这么别具一格!”

  这支由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每年保持100人左右规模,迄今累计讲解近20万批次。一批批讲解员在奉献中锻炼能力、塑造自我。

  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服务社会的愿望。湖南一师通过社团活动,开展实践育人。有“红色学坛”“学习毛泽东协会”等学生社团,同学们在对红色故事的学习和研讨中,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用说、唱、跳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社团活动让红色教育“有趣”“有味”,老师们的课堂也越来越“潮”。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小品、歌舞、朗诵、辩论齐登场,怎么生动怎么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小李介绍,他们将学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有机结合,结合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辩、说、写、弹、唱、跳、创、编、导等能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下得去、留得住!他们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生力军

  “当一名乡村教师,只要还有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留下来的理由。”今年25岁的石赢,20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了怀化市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学校任教。这是会同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石赢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久违的生机和活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传统为动力,以红色文化和教育文化滋养熏陶,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示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期持久的全方位红色教育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调查显示,2011年至2018年,湖南一师已毕业公费师范生9710人,目前仍有9082人任教于基层一线,平均从教率93.53%;乡村从教8210人,占比90.4%。

  提到这一组数据,彭小奇的脸上满是欣慰。

  “我院2011年毕业的学生,是第一届公费定向师范生,他们的服务期到2016年就满了。但截至2018年,89.88%的毕业生仍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彭小奇认为,是红色文化的熏陶,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学生下得去、留得住,还教得好、有发展。去年首届全国乡村新生代教师奖15名获得者中,有8人毕业于湖南一师。学校通过举行优秀校友报告会,开展“最美师范生”评选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提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童小娇的话来说:“我们的学生大都扎根在最需要人民教师的乡村,一个优秀的学生成为教师后,也许会改变一个乡村学校。”

  “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毛主席对母校的深情回忆和称赞,镌刻在校门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师学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记者 段涵敏 见习记者 黄晗 通讯员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