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湖南行动】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
来源:人民网   2019-08-30 00:00   浏览量:1   | | | |

  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

  ——“牢记嘱托,湖南行动”系列报道之六

  8月21日,新宁县龙丰果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给脐橙苗修枝。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役,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帮扶新宁县四个乡镇的1567户、5122名贫困人员脱贫。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合力攻坚。通过精准识别、压实责任、对症下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确保贫困群众同全省人民一道阔步向前奔小康。

  扶持谁?

  ——形成识贫、校贫、定贫机制,精准识别扶持对象

  8月25日,记者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采访,村民龙太金的名字被大家多次提及。

  2014年2月18日,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龙太金被村民评为贫困户。然而,龙太金主动站起来说:“我家有一台二手微型车,请大家不要评我。”

  扶贫必先识贫。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2014年初,十八洞村率先探索出“九不评”“七步法”精准识别贫困户。我省以“九不评”“七步法”为蓝本,制定下发《全省贫困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通过“一评二审三公示”,确定了8000个贫困村的识别规模,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精准识别方案的省份。

  “在贫困识别上,湖南坚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扶贫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形成了识贫、校贫、定贫的精准识贫工作机制。”省扶贫办副主任黎仁寅说,一户家庭评为贫困户,要经过多道“关卡”,而一个村子要评为贫困村,也要经过审核、审定、张榜公示等程序。

  为将扶持对象瞄得更准,我省不断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持续推进“一进二访”,逐村逐户开展建档立卡集中清理,防止“穷人落榜、富人戴帽”。去年,全省清退识别不准对象30余万人。

  为防止贫困人口“一评定终身”,我省出台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方案和动态管理办法,连续7次进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建立扶贫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将因病因灾返贫人口纳入进来。

  2017年,吉首市马颈坳镇村民石贵新因病致贫,镇里将他动态调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群众全都服气。去年,吉首市经省政府批复同意脱贫摘帽,群众满意度高达98.5%,错退率、漏评率为零。

  谁扶持?

  ——五级书记抓脱贫,汇聚社会力量合力攻坚

  挂在新化县奉家镇坪上村村部楼梯口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十分显眼。“每天都要看看‘作战图’,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农发行湖南省分行驻坪上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玉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湖南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

  出台《省级领导同志联系指导贫困县脱贫攻坚主要职责》《市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问责规定(试行)》等文件。领导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形成制度成了常态。

  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以身作则,带头开展“三走访、三签字”活动,走遍了武陵山区、罗霄山区。

  去年,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并新增13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率队,20位省级领导分赴贫困地区开展专题调研,他们带着问题进村,怀着感情敲门,揣着建议出村。

  出台驻村帮扶“二十一条”,按照“尽锐出战”要求,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所有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动员全省63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对象“结亲”,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脱贫攻坚有多难,三湘大地上的党员干部就有多拼!

  溆浦县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当地百姓评价她:作为女人,个子虽小,但她担得起责任,挑得了重担。

  保靖县毛沟镇阳坪村第一书记龙俊主动请缨,先后在3个村驻村帮扶,今年7月29日,他因交通事故倒在扶贫一线。

  ……

  在我省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

  党员干部积极作为,社会各界纷纷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合力。

  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全省5000余家民营企业精准对接5000多个贫困村,投资金额超110亿元。省内15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市区)与15个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行动,去年,捐赠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今年,湖南发出倡仪,开展“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怎么扶?

  ——“五个一批”释放政策红利,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沅陵县杜家坪乡大金坪村贫困户向本益靠伐树谋生;如今,“开山斧”挂在墙上,成为了纪念。

  “以前伐树,越过越穷;现在护林,一举脱贫。”向本益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自从当上护林员,年收入超万元,全家脱贫摘帽。

  精准扶贫,只有开对“药方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才能拔掉“穷根子”。

  湖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发展产业,斩断穷根。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000余个,超过1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直接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搬新家、挪“穷窝”。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69.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探索出“楼上生活、楼下生产”“人员下山、产业上山”“进村入社、村社共管”等模式。

  生态补偿,省级以上贫困县生态护林员项目“全覆盖”。通过购买劳务的方式,选择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就地转岗为生态护林员。

  发展教育,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贫困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去年,发放各类资助金约55亿元。建成合格学校1万多所,“全面改薄”工程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覆盖全省。

  保障兜底,兜得牢靠。截至2018年底,全省99万名兜底对象分类保障到位,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农村特惠保+医疗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今年,我省再次调整提高贫困人口脱贫年人均纯收入标准,由之前的3400元/年调整到3700元/年。

  “五个一批”,释放政策红利;正向激励,让贫困地区主动作为。

  推出“脱贫攻坚群英谱”,在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引导贫困乡村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文明家庭评选”等正向激励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开设符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特点的培训课程,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基本技能。出台以脱贫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十条政策”;探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以前,贫困的帽子,抢着戴;如今,三湘大地,大家争着摘穷帽、奔小康。去年底,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1.49%;今年,全省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剩余20个贫困县有望全部脱贫摘帽。

  精准扶贫,风起苗寨;湖南人民牢记嘱托,奋力攻坚,阔步向前。(记者 奉永成)

  ■短评

  以最认真的态度办好最难办的事

  朱永华

  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面消除贫困,是难上加难的事。

  最难的事,怕的是“认真”二字。“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最讲认真”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即将迎来“消除贫困”这桩难事的大功告成。

  什么是精准?就是认真跟贫困较劲,不是大呼隆、模糊式地消除贫困,而是点对点解决问题——到底哪些人贫困?是什么原因导致贫困?具体的贫困地区、贫困对象适合用什么方法解除贫困?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就清晰有效得多。

  湖南是“精准扶贫”方略的首倡地。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我省建立了完备的精准扶贫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投入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全体制力量“尽锐出战”,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汇聚起消除贫困的巨大合力。正因为如此“认真”,才有了成绩单上的闪亮数字——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84万人、31个贫困县摘帽、620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3.43%下降到1.49%,探索出一套“能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扶贫经验。

  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窗口近在眼前,要取得最后决战的胜利,就要一以贯之,继续把“认真”二字不折不扣地体现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