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书写温暖幸福答卷
来源:人民网   2019-08-30 00:00   浏览量:1   | | | |

  从业人员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9元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全民医保目标全面实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强。

  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02万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56项,涉及安全保障、就业就医、生态环境、安居出行、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解决了一批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保障能力从弱到强。建立起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

  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领域一系列湖南经验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2008年的55.55%下降到2017年的32.23%;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7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

  民生事业,书写温暖幸福答卷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银艳 余蓉 段涵敏 陈勇

  从业人员规模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9元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全民医保目标全面实现;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万亿元……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湖南持续增强民生福祉而创造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增强,书写了一张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记者 刘银艳)

  1

  民生实事

  一件接着一件办,累计投入超万亿元

  “2015年创业之初,公司靠借钱给员工发工资,步履维艰;国家优厚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助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渡过了难关,现在,企业发展来势喜人,公司打造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了3亿元。”8月28日,湖南机械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旭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8月27日,蓝天白云下的长沙城区山清水秀,天空高远洁净,一幅“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秀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2016年,创业遭遇瓶颈的刘旭龙,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中国创翼”大赛长沙赛区比赛。作为创业重点扶持对象,先后获得长沙高新区“柳枝行动”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长沙市创业带动就业示范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初创企业一次性开办费补贴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顺利度过初创期,获得快速发展。

  创业公司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就业。目前,湖南机械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已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180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促就业、稳就业成了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化导向转变;就业服务,由服务城镇劳动者向统筹城乡转变。

  人们也经历了从分配就业到自主就业、择业的转变。

  近年来,我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制定实施“1+3+X”新一轮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渠道更加多样,稳就业措施日益完善,劳动者在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措施推动下,走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规模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

  2011年9月14日,市民在长沙市贺龙体育广场开心晨练。近年来,长沙市着力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宜居长沙,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尚文 摄

  安居乐业,离不开更安全的社会保障、更安定的生活环境。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15年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多项民生实事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02万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56项,除“城镇新增就业”这一重要项目外,还涉及安全保障、就学就医、生态环境、安居出行、文化体育等多个民生领域,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庄严承诺,办好12件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20万;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在走来。

  2

  民生保障

  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保障能力从弱到强

  “70年来的变化,太多了!”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老人喻桂霞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比如,退休后由社保发放养老金了,生活不愁了。”

  喻桂霞曾是长沙轮胎橡胶厂的一名工人。最初,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一说。而随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参保手续。

  1996年7月,喻桂霞退休,退休工资从最初的每月700元,增加到现在的2900元。她告诉记者,老伴没有工作,2010年,子女们凑钱给他补缴了养老保险,现在1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两个人的养老金加在一起近4000元,生活有了保障!”

  2018年10月20日,雨后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城西新区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年,该县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方针,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容提质,把城西新区建设成集商贸、居住、物流、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示范区。(资料图片) 滕树明 摄

  新中国成立之初施行《劳动保险条例》,1995年《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我省企业职工经历了由企业负担退休工资的“企业保险”,到退休工资实现社会化发放的历史性变化。不管企业停产或破产,退休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入手,我省开始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保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进入统筹城乡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9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7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76.78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保障水平从低到高,保障能力从弱到强。

  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连续1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平均养老金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9元左右;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试点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比国家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高出15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提高到1145元/月。

  社会救助建制以来,农村特困人员生活标准提高到5496元年。全省敬老院发展到1900余所,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8万余张,养老床位不足问题得到改善;出台17个养老服务地方标准,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省城乡低保标准达到479元/月、4292元/年,比2004年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329元/月,比2007年农村低保建制之初提高3609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352元、212元,比2004年的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293元,比2007年农村低保建制之初提高182元。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计113.3万人,发放资金7.84亿元。

  3

  民生教育

  基础教育长足发展,重大改革领跑全国

  2018年10月19日,嘉禾县珠泉完全小学含田分校,学生开展“励志学习”活动。近年,该县整合城乡资源,加大“四校一中心”项目建设,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难题。(资料图片)黄春涛 摄

  这个夏天酷暑难耐,芙蓉学校施工紧锣密鼓。

  统一的logo设计、一色的蓝顶白墙、配齐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楼、温馨整洁的学生宿舍、宽阔明亮的风雨运动场……散布在全省43个贫困县的100所芙蓉学校,有的已成为学生的乐园,有的正在热火朝天建设。

  芙蓉学校建设,正是湖南强力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体现。

  70年来,湖南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接管与改造旧学校,建设新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着力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先后创造了“桃江经验”“东安经验”“郴县方向”“五个口子”“汨罗素质教育”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与经验。

  我省还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率先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高职高专在校生56万人,排全国第五;中职(含技校)在校生78.9万人,全国排名第八;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6%和88%以上。入选国家示范专业点38个,全国排名第二。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也显著提高,对接湖南10大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组建了36个职教集团;全省高职院校与123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111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9个。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所高校、在校生2500多人,到2018年的121所高校、在校生177万人,湖南高校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

  4

  民生健康

  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如今在家门口医院就能治我的病,想不到啊!”日前,溆浦县大江口镇70岁的村民董宪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喜悦地说,他年轻时挖煤多年,不幸患上了“矽肺病合并难治性气胸”。

  由于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有限,董宪改多次到外地医院诊治,依然没有彻底治愈。如今,大江口镇中心卫生院旧貌换新颜,投资达5500余万元的住院综合大楼屹立在沅水之滨,正向二级医院跨越。从省人民医院学成归来的卫生院大内科主任向长志采用“大管胸腔闭式引流+自体血封堵术”,解除了董宪改的顽疾。

  2018年3月8日,道县洪塘营瑶族乡大洞田村,村民展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本。(资料图片)何红福 冯正春 摄影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239个增加到2018年的5.62万个,每万人口拥有医生数由5人增加到26.2人,老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

  2009年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我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时,不断加大医改投入,2009年至2018年,医改投入总额达3279.5亿元,平均增幅21.8%。

  经过不懈努力,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2008年的55.55%下降到2017年的32.23%。

  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也在不断减轻,截至2019年二季度,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81.53%、70.13%,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70.18%、56.90%。

  随着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7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

  随着“健康湖南”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的就医圈基本形成。603716

  ◎名片

  创业担保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是国家为解决各类人员创业资金不足而实施的一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由政府提供担保,财政给予贴息,有效化解普通创业者融资难、担保难的创业门槛问题。湖南从2003年开展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7.79亿元,直接扶持39.9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超过150万人;全省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从2015年底的13.2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7.3亿元,担保基金持续增长,担保能力极大增强。

  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湖南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明显。以“1+N”或“N+N”的形式,将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教学点组成一体化的网络联合学校群,覆盖1035所中小学校;基本完成了“三通二平台”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达14.81万间;推进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已有名师工作室80个、成员4万人。

  2018年,教育部立项批准湖南建设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6671.2万人参加医改

  2009年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湖南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标志性改革有:公立医院全面破除“以药补医”、全民医保制度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重大疾病救治网络逐步健全、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基本建立、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贫”。

  2016年,全省187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结束了实行几十年的“以药补医”历史。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71.2万人,全省医保参保率已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目标全面实现。2011年底,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使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实惠。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即各健康扶贫协议管理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设置综合服务窗口,为扶贫对象住院就医时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民政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等优抚医疗补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报销“跑腿垫资”等问题。从2018年8月1日起,湖南实现全省范围内各县市区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

  截至2019年6月,全省贫困人口住院通过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共结算70.02万人,结算医疗总费用55.52亿元,报销总金额48.7亿元,报销比例为87.72%。

  特药制度

  为切实减轻大病、罕见病参保患者使用高价格药品费用负担,2016年5月,我省印发《湖南省大病保险特殊药品支付管理办法(试行)》,将不在现行医保药品目录之内,但对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且已通过谈判机制纳入湖南省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定为“特药”,明确可按照“限定支付范围”予以报销。目前,全省已有50种高价格药品纳入特药管理范围,全省参保患者每年节省的特药医药费达1亿元以上,重病患者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数说

  1 湖南从业人员规模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湖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实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439.35万人。

  2 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9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7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76.78万人。

  3 湖南小学净入学率由1949年的20%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99.98%。

  4 湖南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239个,增加到2018年的5.62万个,每万人口拥有医生数由5人增加到26.2人。

  5 湖南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7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

  ◎口述

  我见证了泸溪教育巨变

  泸溪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谭子好

  1969年,我出生在泸溪县浦市镇新堡村一个农民家庭。我父亲是高小毕业,母亲则是纯文盲。当时农村文盲率高达95%以上,有时走遍方圆几十里的村庄也找不到一个能识字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我也随母亲进了扫盲班。我们组的扫盲识字班设在仓库里,每当夜幕降临,大家都争先恐后赶去,生怕迟到了没有位子坐。

  1984年,我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吉首民族师范学校。1987年,我到泸溪县合水学区一所村小任教,踏上了三尺讲台。当时农村师资非常薄弱,大部分都是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我备受学校器重,每周的课时量多达24节以上,语数音体美样样能教。

  后来,我先后调到县教育局、县委办公室工作,由泸溪率先实施并影响全国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补贴制度,我参与了调研、决策全过程。

  当时,农村学校面临老师“留不住、引不进”的难题。2008年,我深入调研后发现,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差,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我主笔写了一份长篇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泸溪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村片小、乡镇中心校教师每人每月分别发放补助1400元、600元。仅此一项,每年县财政发放补助1800多万元,全县2100多名乡村教师受益,占全县教师的70%。

  2015年起,我任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2016年1月的一天,我到浦市镇青草村小检查工作时,发现一名50多岁的教师竟然披着被子趴在讲台上睡觉,学生却在认真地自习。这位女老师叫刘明群,2014年查出子宫癌,接受治疗后毅然戴上假发返回课堂。当时,刘老师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趴在讲台上休息。我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尽我所能,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经多次调研、多方协调,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保障了教师福利待遇。目前,我县教师的福利待遇真正做到了与公务员一视同仁,甚至超出了公务员。2016-2018年,县委、县政府分别拿出330万元、560万元、67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及重教功臣。

  心血付出,换来泸溪教育快速发展。4年来,我县共有2928名学子考入本科院校,本科上线率、本科上线万人比连续14年位居湘西州第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村小建设管理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创造了特有的“泸溪教育现象”。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向民贵 整理)

  ◎见闻

  医疗保障 从靠老公到靠自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易巧君 记者 刘银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劳保医疗、公费医疗、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免费医疗阶段,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险制度,一张医疗保障网越结越密,人口平均寿命也由1949年的35岁增至2018年的77岁。

  只比新中国小1岁、家住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的彭奶奶,见证了这样的变迁。

  “托老公的福,到他们职工医院住了3个多月的院”

  “当姑娘那时候,整个社会都很穷,乡里人更是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钱。”彭奶奶告诉记者,她相亲遇到当工人的老公时,真有点感觉“像捡到了宝一样”。这意味着作为家人,都能沾这位“国家工人”的光,享受部分公费医疗了。

  彭奶奶说的“公费医疗”,是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相继建立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

  彭奶奶的老公曾是军人,退伍后被招录进了长沙市第一运输公司当工人,但一直把家安在农村。彭奶奶至今还珍藏着老公那本套着红色塑料壳、不到巴掌大的劳动保险待遇证,上面除了职工本人的名字,还清楚地列明了他的母亲、配偶、女儿均可以使用该证件。

  曾经位于长沙南门口的交通职工医院,是彭奶奶第一次正式住院的地方。她生完孩子后,身体十分虚弱,“托老公的福,到他们职工医院住了3个多月的院,才基本好利索。”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美的公费医疗,后来却在发展中没能获得不断完善更新的生命力。

  有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公费医疗把农村人口排除在了制度保障网之外。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全民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在外地住院的钱,回到长沙也可以报销”

  彭奶奶自从第一次住院后,很长时间都是“小病、慢病不离身”,直至2004年,消化不良症状越来越严重,到大女儿在广州工作的部队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是严重肠道疾病并接受了手术。

  “真没想到,在外地住院的钱,回到长沙也可以报销!”彭奶奶介绍,当时她家按规定交了每人1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镇上负责的同志通知她准备好住院资料和收费发票,给她报销了一部分费用。

  彭奶奶说,这10多年来,她家一直坚持按时缴费的新农合,如今已改名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费用也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0元增至了220元,但她觉得很值。

  “我们参了保的乡里人,如今除了生病住院能直接享受报销,还有不少其他福利呢。”彭奶奶告诉记者,她二女儿2015年生下的双胞胎孩子因为早产住院,报销了近一半的费用;孩子的伯母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如今每个月都可以凭办好的特殊门诊,在定点医院门诊或药店通过医保报销300元的药费。

  另外,像她这样过了60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今每年还有两次免费体检的机会。

  前不久,彭奶奶觉得自己早上起床偶尔左边手臂会有些麻木,她自个儿来到镇上的卫生院,医生给她做了颈椎等检查,还给开了中药和西药,一共花了700多元钱,却只让她付了400多元钱,“医院说其余的钱,可通过门诊统筹结算,如今咱们农民看门诊都有报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