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沙市交通状况年度报告出炉
来源:人民网   2019-08-11 00:00   浏览量:1   | | | |

  由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的《2018年长沙市交通状况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结题。过去一年,长沙市的交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对下一步城市交通发展有哪些建议?《报告》围绕城市交通发展、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运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

  长沙进入“地铁换乘时代”“磁浮时代”“城际铁路时代”,网约车、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不断成熟,逐渐改变长沙交通体系结构。数据显示,2018年,长沙市五区常规公交日均运量为220.2万人次,地铁2号线日均客运量41.1万人次,地铁1号线日均客运量26.6万人次,出租车年客运量26193人次。

  通过长沙高铁西站、黄花国际机场“空铁一体化”等相关规划研究,快速朝着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的目标推进;通过浏阳、宁乡、株洲、湘潭、湘阴、汨罗等城市与长沙市区对接道路研究等专项研究,加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实现交通同网;通过城区过湘江通道规划研究,完善城区路网,提高跨湘江截面通行能力,缓解跨断面压力。长沙市响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了区域交通设施对城市的提升和拉动作用,优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品质发展的要求。

  2018年,长沙首条智能化中低速磁浮试验线破土开工,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地铁3、4、5、6号线建设进展顺利;西二环拓改、橘子洲大桥提质改造、洞井路和曙光路跨京广铁路桥等工程竣工;道路新建、改建、提质改造等工程不断推进;黄花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推进T3航站楼和配套项目以及第三跑道等建设工程,长沙西站更名完成;石长铁路开通动车组等。

  此外,跨湘江、浏阳河交通量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跨湘江通道交通量比上年增长0.3%,跨浏阳河通道交通量比上年增长8.3%,跨京广铁路通道交通量比上年减少2.6% ;二环内主要道路流量总体比上年增长1.5%;城区道路晚高峰平均车速为21.1公里/小时,较上年降低0.3公里/小时。道路拥堵集中在岳麓大道-银盆岭大桥-三一大道、京港澳高速、湘府路-洋湖大道、西二环围合区域,东二环、南二环、西二环与万家丽路等快速路系统、过江交通集疏散道路路段、跨京广铁路主要道路路段以及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医院、学校等交通生成量大的设施周边。

  十字形高速铁路网转向“米”字形格局

  2018年,渝长厦铁路与长沙西站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长沙正逐步迈向高铁枢纽双轮驱动、既有的十字形高速铁路网转向“米”字形的格局,区域交通辐射力、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开通长株潭城际公交,启动“三干两轨”工程,长株潭融城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岳望高速建成通车,长益高速复线开工建设,对外干线公路网不断完善。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智能交通三期正式运行,智慧交通建设不断提速。

  地铁1、2号线增加运能,4号线试运行,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打通多条瓶颈路、断头路,老百姓交通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快捷。

  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

  对于长沙近期交通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巩固城市枢纽地位。坚持陆水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打造畅通的对外交通体系。加快铜官港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湘江-长江黄金水道。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在传统的“快、主、次、支”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道路交通、生活、休憩等功能,促使居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构筑活力街道、文化街道、特色街道。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打造公交都市升级版。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满足公众日益提高的出行品质需求。整合现有公共交通APP,争取做到一个APP实现扫码付费、查询车辆信息、查询线路等功能,提升公交出行便捷性。

  制定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引导绿色出行。构建以公交为主导的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整合多元数据,创新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深入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将数据应用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等领域;加大交通基础数据的开放力度,满足社会对交通信息资源的需要。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传统业态的智能化发展,如公交电子工程、“互联网+公共交通”的服务等;推进出行智慧化发展,如交通出行信息板建设、可视化智能引导标识等,引导交通出行;推广智慧停车,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车主停车服务最优化;研究以智慧交通为载体,按照车路协同发展的技术路径,积极推进智能驾驶的发展。

  利用新型交通模式,促进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对共享出行,要从制度上引导发展,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从资源上引导发展,推动路权规划;通过合理引导与行业管控,促进共享与私人、公共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石懿 赵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