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留下了什么
来源:人民网   2019-07-06 00:00   浏览量:1   | | | |

  7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陈树湘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在长沙县福临镇举行。 湖南日报记者 范远志 摄

  7月1日,长沙县福临镇,韩京京和几位红军后代向陈树湘露天塑像深深鞠躬。

  福临镇是陈树湘的故乡。当天,这些红军后代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陈树湘红军小学的授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现场为孩子们授旗、授牌。

  长征时,红军将士青春年少。今天,他们的儿女辈都已白发苍苍,有的还拄着拐杖。

  蓝天白云,阳光炙热,记者的思绪回到85年以前:回想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并深思:陈树湘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其精神在当代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其人其志

  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

  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过这位断肠明志的英雄。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34师负责掩护大部队渡过湘江。

  湘江以东,潇水以西,蒋介石和湘桂军阀联手布阵,投入30万人马,布置了一个大包围圈,妄图一举歼灭中国革命的火种。

  湘江之战,惨烈异常。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名战士,战后只剩3万余人。血雨腥风,革命的薪火在风雨中经受重重考验。

  陈树湘所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断后,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直属机关渡江。

  红34师圆满完成任务。血战湘江之后,突围成功的中央红军走向通道转兵,走向遵义会议,走进延安,挺进西柏坡,走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中华民族随后走向改革开放,进而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

  党史专家认为,湘江战役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

  今年6月29日,应长沙经开区、长沙县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邀请,韩京京在福临镇深情讲述了湘江之战、红34师和父辈们的历史。他是开国将领韩伟中将的儿子,其父亲当年和陈树湘并肩战斗,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湘江之战以我胜敌败告终,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说起这段历史,韩京京数度几近哽咽。他认为,湘江之战奠定了遵义会议的基础。红军尽管损失惨重,但粉碎了蒋介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的图谋,红军由此从胜利走向了胜利。绝命后卫师红34师为此付出的代价是:6000闽西子弟血战殆尽。重伤被俘的师长陈树湘乘敌不备,扯断肠子英勇就义。

  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践行誓言,血荐轩辕,融入为全人类解放舍身忘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洪流中。

  其友其后

  “52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在湘江战役中为革命献身的师长、政委、挚友和亲人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这个红34师的幸存者,有责任将红34师这段悲壮的史绩写出来,除了寄托我的深深怀念和哀思外,也希望对后辈们有所启迪:革命的成果来之不易啊!”

  这是开国中将韩伟在回忆文章中的一段话。韩京京读后才明白,父亲的心从未与一起在湘江之畔浴血奋战的战友分开。韩伟去世前,要求将他的骨灰安葬到闽西。

  1992年,父亲去世后,韩京京和妻子张微微开始追随父辈的思绪和脚步,在闽西、湘南、桂北一带寻访,整理红军长征历史,查找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名字,照顾老红军及其后代。

  陈树湘没有儿女。韩京京全家人20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陈树湘一亲半属,但没有找到。第一次来到湖南陈树湘墓前时,一句“大爹爹”的称谓,从张微微心中脱口而出。

  张微微说,作为红34师幸存者韩伟同志的后代,他们全家就是陈树湘的后人,就是那支部队6000多闽西烈士的后人!

  韩京京、张微微等红军后代发起的“红军传人”组合也是陈树湘和红34师的后人!

  6月28日,“红军传人”组合以一台晚会的形式,对英雄的历史进行了现代演绎。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主题,红军传人“相约福临”文艺晚会吸引了陈树湘故里福临镇众多父老乡亲的目光。

  整台晚会高潮迭起,观众掌声不断。演出运用了合唱、配乐诗朗诵、器乐、舞蹈、音乐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将陈树湘断肠明志故事和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场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舞台上。整台晚会构思巧妙,编排独具匠心,缅怀了以陈树湘烈士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畏艰险、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故事。

  晚会上唱主角的是“红军传人”组合。2008年,由热爱红军的原八一学校部分老校友组成了这支宣传队伍。

  当天上午10时许,“红军传人”组合十几位头发花白的成员就顶着烈日在福临镇文化广场走台排练。过了中午12时还满头大汗在继续,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工作人员。

  中午,首次走进陈树湘故里正式演出的成员们特地来到陈树湘烈士旧居旁,和烈士故里的乡亲们联谊。在福临镇文化站,前来瞻仰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室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讲解员抑扬顿挫的解说中,人们好像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热血书写绝对忠诚的年代,更觉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断肠明志!这种精神从何而来?英雄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在当代还有多大意义?

  “参加革命的都是劳苦大众,跟共产党的理念一致。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到教育,觉悟不断提升。到最后,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跟党走。最难得的是,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都意志坚定!”开国上将彭绍辉的儿子彭志强大校告诉记者,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唤醒了他们的先辈,还将长久激励后来人。

  其土其魂

  在陈树湘红军小学,“恩来班”的几名学生说,一定要继承好革命先辈的遗志,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更好地铭记英雄,传承精神,6月14日,长沙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树湘断肠明志精神宣讲团”成立,并在该县名联影城举办了首场宣讲活动。

  早在4月,长沙县就成立了“陈树湘烈士追思团”,前往道县及广西、江西、闽西、南京等地追寻先烈足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全程参与策划和组织的杨义对陈树湘的铮铮铁骨甚为敬佩,说如果他到了那一天,也会做出同样的义举。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杨义也是陈树湘断肠明志精神宣讲团成员,进行了主题宣讲数百次,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陈树湘9岁随父离开福临镇到长沙谋生计,当年住一个大屋的冯家近年来主动捐出房子重建其旧宅。冯家的年轻一辈自觉自愿地追寻烈士走过的道路,希望能将其精神发扬光大。

  近年来,长沙县高度重视陈树湘烈士精神的挖掘、传承工作。 2017年8月,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今年,启动了树湘故居重建修缮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福临镇打造了集群式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并将陈树湘故里红色旅游与国家AAA景区影珠山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与周边乡镇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互动,擦亮“树湘故里、影珠福地”的名片,推进全域旅游,振兴美丽乡村。

  “践行好树湘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要求区县全体党员自觉向先进学习、向典型靠拢、向榜样看齐,深刻体悟、俯身践行,不断强化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全力推动“建设副中心、率先现代化”进程,以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来告慰历史、告慰先辈。

  长沙县党建服务中心的袁备认为,陈树湘烈士的事迹告诉后人,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而信念坚定的背后,是不忘初心。“陈树湘烈士的精神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比如,烈士的信仰,化身成了坚守,就像开慧村坚守农村促发展的第一书记朱有志;烈士的牺牲,化身成了奉献,就像青松老年公寓倾其所有保民生的院长杨松青。”

  长沙县春华镇基层干部彭齐芳动情地表示,湖湘大地从来都不缺乏红色基因。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加需要传承和传播好树湘精神。

  陈树湘的人生终止在长征途中,定格于29岁青春年华。在福临镇文化广场上,他的塑像目光炯炯,投向一道红色的重生之门。门旁边是灰色的枪林弹雨造型,门外却别有洞天,是滑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

  每一个青草带露的清晨,每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只要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广场上响起,那一道威严的眼神似乎也开始变得柔和。

  29岁牺牲的师长,还有战死在湘江之侧的6000多闽西子弟啊!你们当年的憧憬中,这是不是故乡该有的模样?

  今天,开国将领们的儿女一辈也到了古稀之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环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殊条件,但一颗初心始终不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倘若英雄有知,当欣慰红色基因代代传。(记者 曹辉 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