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始于美好,迈向未来
来源:人民网   2019-06-10 00:00   浏览量:1   | | | |

几内亚比绍

  土地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0多亿,以及丰富的能源与矿藏等资源优势,让非洲这个全球最大的待开发大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备受关注。

  但是,关注的目光显然是复杂的——有人觊觎它的资源,有人则衷心希望它获得快速发展。

  中国显然属于后者,在与非洲的交往过程中,中国一直秉持着友好、平等的理念与姿态。

  500多年前,当庞大的郑和船队驶向非洲海岸之时,那片美丽的大陆于彼时的中国而言,尚是一个遥远而缥缈的所在——即使是在那之后的500年间,那片土地与我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微乎其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关系才书写了新的画卷。

  在此期间,非洲经历了与中国鸦片战争之后相似的命运。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殖民之下艰难求生。

  63年前,1956年的5月30日,埃及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

  这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历史的开端,也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经贸和文化交往的新纪元。

  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有着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意识,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相似的经历与命运,让中国在与非洲国家的交往中,倾注了更多友好的色彩,“援非”一度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同时所秉持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观,这里的“济”也就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相待基础上的携手共进。所以,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非之间的友好是相互的——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和非洲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中国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总是率先承认,并及时给予道义和物质上的鼎力支持。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广大非洲国家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伴随着中非关系如火如荼的成长与壮大,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迅速发展起来的非洲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和紧密。

  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双边交流、沟通和合作,在非洲国家的提议下,2000年成立了机制化的“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召开一次。这样的论坛不仅是中非领导人之间集体对话的战略平台,而且会推出指导未来三年中非合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蓝图。在2000年10月于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宣布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集体对话和双边磋商的全新合作机制的正式确立,开启了中非合作的新纪元,中非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中非关系迈向更高层次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过往可忆,便有未来可期。所有美好的过往,都是为了铺垫更精彩的未来。循着这样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中非之间的经贸关系在这个夏天得以更进一步——2019年6月27日至29日,主题为“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的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在长沙召开。

  这一由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将长期落户湖南的博览会,既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活动平台,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级别和规格最高的一次国家级国际性的经贸盛会。53个非洲国家,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世贸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央企等已报名参会参展,参会的内、外宾规模将突破1万人。

  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波诡云谲的形势下,这次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盛大绽放,充分体现了建立在互利共赢和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中非友谊根基坚实、历久弥新,也很好地彰显了中非经贸合作不凡的合力、张力和韧劲。

乌干达辽沈工业园

  这种走深走实的中非合作,实打实的数据说明了一切: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中方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

  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对非出口金额占我国对非出口总额的56%。中国自非洲的非资源类产品进口也显著增加,2018年我国自非进口同比增长32%。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非洲设立的各类企业超过了3700家,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60亿美元。目前境外合作区已成为中国对非投资重要依托,推动中国对非产业链整合投资加快增长,形成了制造装备、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多个产业群,大大提升了当地工业化水平、产业配套和出口创汇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轨道交通、港口、航空、电力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不仅如此,中国有关部门还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型,增强项目的“造血”功能,减轻项目国政府的财政压力。

中国建筑在阿尔及利亚铺起高速路

  这种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实打实的案例说明了一切:

  2015年1月27日,中国与非盟签署了一项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帮助非洲实施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承诺帮助非洲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机场和高铁,升级交通体系,以帮助非盟所有54个非洲国家实现互联互通。

  共享互联网红利,打破数字鸿沟,让互联网经济在非洲“落地生根”,为非洲国家提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非洲,不光输出平台、商品和服务,更提供技术、经验和资金。阿里巴巴出资1000万美元建立非洲创业基金,在未来10年支持100名非洲青年创业者。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扎根非洲,以实际行动促进非洲向数字化转型,被公认为推动非洲数字化进程的动力。

  非洲是清洁能源的宝库,却长期受制于电力短缺,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成为迫切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在东非实施了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提高了当地电力发展水平,一张区域能源互联网正逐渐成型。其中中电装备承建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这是东非地区第一条跨国直流联网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在非洲落地。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促进中非贸易发展,积极给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提供融资。还和非洲的商业银行、区域银行共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融资能够更好地满足非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水泥厂中刚员工合影

  来自中国的资金、企业、人员、管理、项目和技术,帮助解决或缓解了许多阻碍非洲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非洲从人类文明的摇篮走向千年发展目标的征途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这些案例也只是中非“真实亲诚”合作诸多案例中的惊鸿一瞥,但这些案例很好地诠释了不断深化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凝聚了共识,扎牢了根基,也将引领中非合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的非洲,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有资源和人口优势,但资金和技术匮乏。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已经门类比较齐全且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中非合作优势互补,潜力巨大。中非在各领域的携手合作,可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进入纵深发展的全新阶段。这是历史给予中非的机遇,也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必然。

  基于此,我们即将迎来的这个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首次亮相,是“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自然延伸和生动再现,让世人再一次看到了中国致力于中非传统友谊的诚意与努力,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扮演积极正面角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也必然会指向一个光辉的未来。(张兴诚)